本文转自:钱江晚报
钱江晚报·小时新闻记者郑琳? 通讯员?李全泽
看到这张《富春山居图》,你是不是以为这是哪个画家用画笔创作的作品?
请走近看看,你会震惊。
这惟妙惟肖的“水墨画”,竟然是用毛线和布料做出来的?!
不止毛线,还有纽扣、铁丝、沙子、发夹、甚至小米…………
整个6米长卷,都是用日常用品制作的!
这幅长卷的作者,是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一的同学们。
最近,他们完成了一次特殊的创作之旅。他们走进杭州桐庐山水,从课堂深入到田间地头深入开展综合材料应用课程项目,并以颇为新颖的设计材料创作完成了艺术画作《富春山居图》,作品推出之后,赢得了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,大家纷纷表示,没想到日常生活中的小物件还有这种组合形态,真是太美了!
综合材料应用简单来说就是一门巧用材料进行设计的科目,目的就是提升同学们感知材料、利用材料的能力。这门课程学起来并不难,但在实践领域则需要极高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做支撑,因此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授课方法极为重要。作为课程的负责老师,王伟荣和郑新江就想到了用学校所在地桐庐的山水作为一个切入点,这就有了《富春山居图》的创意。
然而,到了创作环节,同学们很快就面临了第一个难题,那就是选用什么材料进行制作?
詹元州和两位小伙伴共同组成了一个创作小组,结合考察的心得,大家开展了多次讨论,在十余种选项中,小组成员最终把目光锁定在了日常用品上。
“虽然并不知道,最终能呈现怎样的效果,但是我们有毅力做一次尝试”,就这样他们选择了纽扣和毛线作为创作材料,并最终完成了《剩山图》和《无用师卷》。
以后者为例,这幅作品宽度28.5cm,长度则达到了294cm,整个创作过程持续了一个月,耗费了上百颗纽扣,上百米的毛线。
小组成员王海若在最终完成作品后表示:“虽然跟我们的想象还有距离,但是这个尝试对我们以后的创作很有意义”。而他们正是这个创作团队的缩影,旁边的林珈旭团队用钢丝、铁丝、沙子等材料创作了长度360cm的作品,而所有的设计小组中,制作的最长的一幅作品更是达到了558cm,没人能想到,如此精美的画卷,选用的主要材料竟然是小米、积木、发夹等普通材料。
69个青春脸庞,用创意响应乡村振兴
在谈到活动的初衷时,作为指导老师的王伟荣表示“ 为了更好的探索民族文化传承以及校地文化融合,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,我们想到了让同学们去深挖桐庐根文化”。
首先是在课堂上,他们给同学们详细介绍了这幅画作的创作背景和艺术价值,让同学们深刻了解了《富春山居图》的历史与意义,以及桐庐文化的内涵,并于2021年12月6日从实地出发,重走富春山居图创作的源头,通过此行去感受大自然的无限风光,去体悟黄公望富春山之行的心境,并希望用一次崭新的尝试去探索富春山更多的可能。
在这个全员00后的队伍里面,很多同学是第一次用这种方式创作自己的作品。在20多天的走访之中,大家对美丽乡村建设有了更加直观的体验,更加懂得了艺术创作离不开真实生活这个大主题。詹元洲在分享中提到:“这次创作就像打开了新的大门,我希望将来能有更多的机会根植在农村,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能量。”
该校人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陆红芬表示:“一堂好的课程,除了要有知识的收获,还要有思想的启迪,看到同学们的成长我们很开心,期待他们把自己的奋斗故事写满祖国的大地”。